诱引性物质
在自然水域中生存的鳗鱼其摄食是由嗅觉、视觉和味觉等器官的协同作用完成的,在这一过程中,鳗鱼靠嗅觉器官感知饵料的位置,以肯定食物方位,当视觉抵达发作作用的范围内,再由视觉区分能否能够摄食,所以鳗鱼的嗅觉非常敏感,它对苯乙醇的嗅敏度远超越人,感阀低达3.5×10-19,与狗类似。 Carr、Mackie、Fuke等学者经过对原料的别离和剖析后发现:鱼饲料的诱食成份主要是含氮化合物,特别是氨基酸、核苷酸、季胺碱和有机酸等,某些短链脂肪酸、喋啶、咯嗪衍生物等对一些鱼类也有良好的诱食效果。非极性的α-氨基酸的诱食效果最好。
Carr1982年提出,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诱食剂具有四个特性:①低分子量,普通小于1000②含氮③不挥发性、水溶性④具有两性H+和OH-特性。此外,鳗鱼饲料的诱食成份还具有协同作用,也就是说,某些成份在单独运用时,活性较低或普通,但两种或两种以上共存时,就表现出较强的活性,比方a、氨基酸和甜菜碱,b、氨基酸和核苷酸,c、两种氨基酸之间。
在工厂化消费中,普通地能够选择肝末粉、奶粉或鲜奶精、甜菜碱、蚯蚓粉和氨基酸型蛋白源作为诱引性物质。
咨询热线:17320188259